从神舟十三号到北京冬奥会,中国军人的自信从容
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广富在升空仪式上敬礼。资料照片
由乌鲁木齐舰、烟台舰、太湖舰组成的海军第三十九批护航编队从青岛某军港起航,赴亚丁湾接替第三十八批护航编队执行护航任务。图为编队官兵在甲板上挥手告别。 刘在耀 摄
临沂舰女兵郭燕在也门撤侨行动中牵着小女孩的手,照片成为“网红”。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一张中国军人凝视五星红旗、流下激动泪水的照片,成为这项体育盛会令人印象深刻的“中国表情”。
有人曾问,一个国家的形象是什么?一位网友回答说:面子。
其实答案可以更精确一些,那就是:表达。
在国际舞台上,一个个经典镜头捕捉到了中国军人愈发自信、从容的表情。
通过对这些表情逐一进行收集、整理,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军人的选择与挣扎,看到中国军队的蜕变与重塑,这些表情构成了新时代强军故事的生动记录。
2022年,我们将迎来人民军队建军95周年华诞,站在历史的坐标系上,凝视那些永恒瞬间里中国军人的表情,我们不仅能感受到一个时代的脉搏,更能听到追梦的脚步。
关键字置信度
“我走出了机舱,感觉很好”
“我走出了机舱,感觉很好!”
“我马上就能离开船舱了,感觉很好!”
“下次走出小屋时我会感觉很好!”
这是2021年11月7日晚,从距离地球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传来的对话。很快,神舟十三号“太空之旅三人组”的这三句话上了热搜,成为那两天全国人民的快乐源泉。网友们纷纷留言:看着你离开飞船,我们感觉很好!
随后,11月8日凌晨1点16分,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在家中等候的叶光富张开双臂说:“来,接受03的拥抱!”三位航天员紧紧拥抱在一起,家中欢声笑语不断。
在这种随意的默契配合、诙谐幽默的对话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军人发自内心的自信与沉着。要知道,在如此危险的环境下工作,敢于撼动“宇宙包袱”,需要强大的实力,更需要强大的信心。
18年前,中国人第一次进入太空。航天员杨利伟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亭出发,迈出奔向星空大海的第一步。从那一刻起,中国航天员成为太空的常客。
面对亲人,一个拥抱胜过千言万语。面对祖国,什么样的动作才能表达心中的千言万语?中国航天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军礼!
在航天员飞行手册上数以万计的飞行程序中,没有“军礼”的踪影。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上太空时,在火箭点火的瞬间,第一次敬礼。从此,这个“自选动作”成为中国航天员约定俗成的“传统礼仪”。
看着航天员敬礼,人们就会想起航天员刘旺说过的话:“我不仅是一名航天员,还是一名军人、一名共产党员。”
看着航天员们行军礼,人们就会想起航天员刘洋说过的一句话:“军礼是我们对祖国和人民的无声宣誓和崇高承诺。”
见证中国军礼,见证中国航天自信,中国航天员一个个自信的表情,让国人热血一次次沸腾。
杨利伟手举五星红旗和联合国旗,用中英文向祖国和世界人民问好;翟志刚迈出中国人类太空行走的第一步;首位女航天员刘洋热情挥手,送上“来自星星的问候”;刘旺精准“太空一射”;王亚平在太空从容演讲……
刚刚过去的春节,神舟十三号三位航天员在太空为祖国人民送去新年祝福。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天和核心舱内,挂满了祝福的汉字和春联,航天员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和信心。
全国人大“副手通道”和党的十九大“党代表通道”受到世界关注,航天员杨利伟和王亚平均站在红地毯上,自信地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其实,站在这里的不仅仅是航天员,还有每一位站在“通道”上的中国军人——受重伤419天后成功降落的舰载机飞行员曹先建、“八一勋章”获得者魏长进、战胜癌症重返蓝天的女飞行员刘文丽……他们脸上写满的自信,体现着整个中华民族的自信。
关键词 无畏
“必要时,我愿意为你牺牲我的生命。”
时光的指针回到两年前的春节。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给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按下了“油门”。
透过手机屏幕,一组军队医护人员的“对比照”令人动容。
照片的主角是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肝胆科护士长刘莉,除夕夜,刘莉随医疗队登上了飞往武汉的飞机。
出发前,医院给即将奔赴抗疫一线的医疗队员们注射了一针胸腺肽,以提高免疫力。刘莉拉着衣袖扭头躲避注射,这一幕被记者拍了下来。照片被发到网上,网友们纷纷送上温暖鼓励。
仅仅一周之后,刘莉的照片再次出现在网络上。这一次,因为长时间佩戴口罩,刘莉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伤痕。网友们纷纷称赞:这是最美的容颜。军医脸上的伤痕越深,代表着她对人民的爱越深!
今天,当我们再次凝视刘利那张布满伤痕和疲惫的脸庞时,我们还看到了另一种更强烈的表情,那就是:无畏,人民子弟兵的无畏。
那场抗击疫情的战役中,来自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联勤保障部队、武警部队等医疗单位的3000余名医护人员成为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相继奔赴武汉,与驻武汉的中部战区总医院医护人员一道,形成抗击疫情的钢铁洪流。
毛庆、宋彩萍、张西京、陈静、李文芳、宋立强……这些曾经参加过抗击非典、埃博拉疫情、抗击禽流感等疫情、拥有丰富抗疫经验的老兵又一次挺身而出。
还有大批曾经参加过汶川、玉树地震紧急医学救援的骨干力量站了出来,大批刚刚转业到非现役岗位的医务人员站了出来,大批“90后”“95后”站了出来……他们一张张坚定、执着的脸,生动地诠释了什么是无畏。
“面对疫情,中国人民解放军决不退缩!”除夕夜部队出征时,军医铿锵有力的话语夹杂着运输机的轰鸣声迅速传遍全国。人们看不到口罩下军医的面容,却记住了他那双无畏的双眼。
每当有危重病人需要紧急救治时,军队医护人员总是义无反顾地冲上前去抢救。护士马晓丽说:“一旦进入‘红区’,你怎么还想着怕不怕?腿不停地跑,手不停地干,脑子不停地想,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救人。”护士马晓丽和战友们在抢救病人时说出的这些话感动了很多人,人们因此记住了他们在病房里奔跑的身影,记住了他们无所畏惧的身影。
一名军医疗队队员在日记中写道:“军医也是凡人,也要忍受红尘俗世,但因为人民养育了我们,在需要的时候,我们会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我们坚定的信念。”
正是因为有“用生命换生命”的无畏,关键时刻才会响起“解放军来了”这句话——
雪域高原上,齐发宝这位“保国戍边英雄指战员”张开双臂守护祖国领土的背影,如喀喇昆仑山般雄伟;河南洪灾期间,火箭军某部战士王云云驾驶军车冲进淹没轮胎的洪水中,被网友评为“最强军车”;在国际军事比赛中天际公民,参赛的中国军人翻山越岭、越过冰山雪线,在欧洲之巅书写了中国军人的无畏与荣光……
2020年2月,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军民团结一心,天下谁能敌?”表达了全军官兵的共同心声。
那年春天,支援湖北的军队医疗队在江城还未苏醒的凌晨悄然撤离,如同解放上海南京路的人民子弟兵那感人至深的举动。坐在大巴车上,那些不怕死亡的军队医护人员流下了眼泪。这无疑是喜悦和幸福的泪水……
关键词自豪感
“现在终于到了我为国家做点事的时候了。”
直到现在,说起海军临汾舰,大多数人肯定会想起那部扣人心弦的电影《红海行动》,以及当时铺满荧屏的“牵手照”。
照片中,临沂舰女兵郭燕牵着小女孩的手,骄傲地走向舷梯。这一幕成为2015年撤侨行动中最经典的一幕。两年后,这张经典照片在“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果展上再次展出。当时,郭燕作为十九大代表,站在展览现场,笑容格外灿烂。
郭燕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因为那张“网红照”成为中国海军的“代言人”。 “站在自己的照片前,我突然为国家和军队的辉煌成就,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参与感和成就感。”
郭燕其实很平凡,和很多中国军人一样,在岗位上勤勤恳恳、默默履行职责。她说,这份荣誉是国家赋予的,每当站在军舰上、国旗下,她都感到无比强大,脸上不自觉地溢出强烈的自豪感。
2015年的也门撤侨任务,成为了郭燕一生中最难忘的记忆。面对镜头,郭燕生动地描述了当时的情景:
“船还没靠岸,我们就看见远处山上浓烟滚滚,岸边传来密集的枪声。我们的军舰周围,不时有不明身份的武装人员乘着小船来回穿梭……”
“你真的一点都不怕吗?”记者曾问郭燕。
“我并不害怕,当时我只是觉得,作为一名和平时期的军人,终于到了可以为祖国做点事的时候了。”郭燕的话语中满是自豪。
军舰靠岸的那一刻,郭燕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数百面鲜红的五星红旗一起飘扬,军舰发动机的轰鸣声被码头上传来的另一声呼喊淹没了,那声呼喊一浪高过一浪:“中国万岁!共产党万岁!”
站在临沂号舰舷,郭燕不自觉地将下巴扬高了一些,那一刻,郭燕突然觉得自己责任重大,一种强烈的被依靠感、被需要感弥漫在她和战友之间。
落地后,负责安检的郭燕突然看到一个小女孩急急忙忙的跟在父母身后,父母俩都提着大件行李,郭燕心里一紧,两步跑上前,笑眯眯的牵着小女孩的手。
“她没有丝毫犹豫,紧紧握住我的手。”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郭燕脸上洋溢着笑容。郭燕和战友们知道,自己是同胞的支持,背后支撑的是强大的祖国。
其间,海军临沂舰10天3次进入也门战区,安全高效地护送163名中国同胞和13个国家的269名公民抵达吉布提港。网友感叹:“中国护照的强大,不在于免签可以去多少国家,而是在你有危险的时候,它能带你回家。”
这些话语背后,是一连串看得见的激动和鼓舞——两艘航母“同框”令人震撼、中国军舰像“下饺子”一样加入战斗序列;多型战斗机在东海、南海上空规律巡航……
这些话语的背后,是一连串看不见的艰辛与努力,是新时代中国军人肩负的使命与责任。
如今已成长为临沂舰技术骨干的郭燕说:“如果梦想有颜色,那我的梦想是深蓝色的!”
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女兵张新成也有一个“蔚蓝天空之梦”。跟随和平方舟,张新成已经去过全球20多个国家。她自豪地说:“我们看过了世界!”
和平方舟医院船资深船员、舵手银达军的位置,是驾驶室正中的驾驶椅。令他感到自豪的是,他坐的这把椅子,是来访国家元首和军政要员必经的“打卡点”。
尹大军有一个愿望——退伍回家后,他要买一张世界地图挂在家里,画出自己乘坐和平方舟医院船出访的路线,然后牵着两个孩子的手,自豪地给孩子们讲自己去过的国家,讲“我和我的祖国”的故事。
关键词 可爱
“我7岁了。”
无论是经过战争岁月洗礼的革命前辈,还是在新时代春风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官兵,在他们冷峻的外表下,其实都有一颗可爱而又热血的心。
2019年,记者有幸采访了一位“网红爷爷”、百岁红军老战士秦华礼。
2016年9月,104岁的秦华礼老人在女儿的陪同下来到北京,参加电视节目《开学第一讲》的录制,给中小学生讲述自己在长征途中学习英语、交流的经历。视频在朋友圈被广泛转发,人们记住了这位百岁红军老兵。
坐在记者前面的秦华礼穿着橙色T恤、白色裤子和白色背心,这样的装扮,加上他的精神状态,让人很难相信他是一位百岁老人。
秦华礼热爱唱歌,107岁的他能一字不差地唱完《越过雪山草原》。作为养老院合唱团主唱,他经常改写歌词,满足自己想当“歌手”的愿望。
谈起这些的时候,这位长征活下来的老兵总是露出可爱又俏皮的表情。然后,他笑着告诉大家:“雪山上的风景真的很美,晚上天上的星星也很美……”
长征途中,秦华礼所在的红军部队翻越夹金山,秦华礼和战友们相互搀扶,在风雪和冰雹中缓慢行走。入夜,“气温降到零下二三十摄氏度,衣服都冻成了冰筒,眉毛、胡子上都结满了冰。”天气实在太冷,他们就吃姜、辣椒来驱寒。尽管如此,战友们还是在雪山上相继倒下。
这段往事秦华礼记得清清楚楚,是每阵阵寒风灌入身体的冰冷,是每片雪花刮过脸庞的疼痛,是每一位战友倒下时在他心里留下的永远的痛。越过雪山,取得胜利,沐浴在和平年代的阳光下,他又怎么会忘记自己为开创新中国所付出的艰辛和牺牲呢?
我们听过许多红军翻越雪山、草原的故事,但似乎很少有人像秦华里这样赞美当时的风景。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面对与战友的分离,天空中那颗耀眼的星星或许给了他安慰和鼓励。他一定觉得,远去的战友终究会变成星星,照亮他前进的道路。
当时已经107岁高龄的秦华礼,经常“调皮得像个孩子”。女儿陪他散步时,有人问他今年多大了。秦华礼笑着回答:“今年7岁了。”女儿哭笑不得,心里也想:“老顽童能这样,真是太好了。”
如今,我们打开手机短视频APP,会发现新时代的年轻官兵正以新的方式展现着自己的可爱。
每天与班长的玩笑、与战友一起的人生新高度,都是他们在军营中成长的真实写照,可爱的表情、可爱的动作,无不诉说着他们从老一辈军人的血液中传承下来的乐观精神。
翻开厚厚的人民军队“大书”,中国军人生动的表情,让我们既看到他们严肃的一面,也看到他们活泼可爱的一面。
在中国军人的无畏与可爱中,我们感受到了“中国精神”;在中国军人的自信与骄傲中,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力量”。只有看到他们完整的表情,才能深刻体会到这支军队的成长。(记者 孙伟帅)
阴阳师4月22日更新内容:帝释天上线技能调整,红莲华冕活动来袭[多图],阴阳师4月22日更新的内容有哪些?版本更新
2024-06-10四川电视台经济频道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与方法直播在哪看?直播视频回放地址[多图],2021四川电视台经济频
2024-06-10湖北电视台生活频道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直播回放在哪看?直播视频回放地址入口[多图],湖北电视台生活频道
2024-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