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游戏官方,我们积极听取玩家的意见,对游戏进行各种优化和调整……
以上这句话是不是已经刻在你的DNA里了?然而事实是,往往嘴上说得好听,结果却是让游戏厂商反感玩家。所谓“听取玩家意见”只是游戏厂商开的最大玩笑。
相信大家都在为米有舍的公关所苦吧?
然而,炫耀实际上是一种策略。在“说谎”和“不说”之间,米哈游选择了不说,而大多数厂商只是采用了另一种方法。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令人心碎的真相。
其实,游戏玩家和厂商本质上是对立的。大多数玩家考虑的是如何用很少的钱或没有钱玩得开心,而制造商则考虑如何在让玩家玩游戏的同时赚更多的钱。有一定的游戏经验。这就导致所谓的“玩家意见”和“厂商想法”本质上是矛盾和冲突的。
综合以上情况,作为游戏策划者,面对玩家的意见时,第一反应肯定是谨慎。不管游戏是否好玩,玩家是否快乐,首先要考虑的是调整后是否存在风险。毕竟是厂家养活自己,他们的存在就是为了给厂家创造价值。
有些策划者骨子里流露出一种傲慢。各大游戏公司的体面工作让他们感觉自己是社会精英。在他们眼里,没钱的玩家就是穷人,有钱的玩家就是有钱人。如果你身边有游戏行业从业者,可以询问、感受一下。
面对球员的时候,你的态度还是需要端正的。毕竟,亲近玩家、打造友好形象有很多好处。玩家对游戏的容忍度也会随之提高。如果游戏层面没有办法解决问题,那就用其他方式解决。比如组织一个活动收集玩家的意见,然后安排一些玩家代表玩家提出一些游戏建议。更新后,玩家发现厂商其实已经遵守了说明,但他们并不知道游戏更新已经安排好了。
这类玩法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某款战争策略游戏。召开了玩家座谈会,并表示版本更新汇聚了玩家的智慧。另一种大家都熟悉的做法是:我不能按照玩家的意见来制作游戏,但我可以找人来承担责任。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比赛策划人都开始直播,甚至当众发言。而且这种规划的“任期”时间一般不会太长。典型的例子就是一款线下手游、一款恐怖末日手游的策划。
大家想一想,自从策划来之后,比赛的情况真的发生了变化吗?我只知道这是换汤不换药。另外,我想补充一点,被推到最前面的人很有可能不是真正的首席执行官。毕竟,首席执行官在公司内部的级别还是相当高的。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神子事件。为什么他们都认为神子一定很强大呢?谁给他们这个想法的,而且游戏里有完整的经验和数据。你如何请人解释这件事情,和内部人士的脑力测试数据对比在哪里?相比之下,那东西根本不是官方制造的。假的东西为什么要解释?既然主要原因不在你身上,你又何必让别人屈服呢?如果你放弃一次,下一个角色就会再次出现。反正脑测数据太高的话,对手就会屈服,何不每次都这么做呢?接下来我应该做什么?这么处理字符,要知道上网后随意改变,其实可以被认为是交易欺诈。
总之,很多时候并不是公关不好,而是有些事情不能妥协,不能正式宣布。风头过去之后,你可以偷偷地改变它,或者稍后使用其他联动系统来调整。这样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而且可以保证后续的体验(这和浮灵的思路几乎是一样的)。
当然,玩家的意见本身也是有问题的。
毕竟,玩家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从氪金的角度来看,可分为零氪、微氪、中氪、重氪;从玩法上来说,有剧情党、风景党、PVP、PVE。不同的玩家有不同的需求,所以他们的看法也不同。事实上,大多数玩家的意见并没有所谓的参考价值。鹅厂看数据的做法其实是正确的。毕竟游戏后台数据可以直观的看出玩家是多还是少。
说一个典型的因为听取玩家意见而崩溃的游戏—— 《恋与制作人》。
大家都很熟悉吧?这个游戏非常听取玩家的意见,因为它的玩家战斗力非常强。哪怕只是在游戏中得罪了某老公的粉丝,也会被列入热搜。所以每次更新《恋与制作人》,官方都是如履薄冰。玩家甚至可能会因为游戏中某个角色的角色少或者台词错误而向官方找麻烦。不管你做与不做,都逃不过玩家的批评。
经过上述分析,事实证明,米哈游的“粗制滥造”公关其实已经赢得了名声。如果你不回应,你就不需要向玩家做出承诺,如果你不做出承诺,你就不会食言。
而且,大伟哥可以自己决定很多事情,不受厂家意志的左右。从这个角度来看,米哈游还是保持独立而不是被收购为好。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今日头条。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
标题:面对玩家的诉求,米哈游为何总是沉默?“摆烂式公关”的得与失
链接:https://yqqlyw.com/news/xydt/8611.html
版权: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