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游 手游攻略 新游动态 既然尊曹魏为正统,陈寿为何还将所著史书称为《三国志》?

既然尊曹魏为正统,陈寿为何还将所著史书称为《三国志》?

时间:2024-06-11 09:16:00 来源:今日头条 浏览:0

ea637bbc086744d4ba4d4c324236646e~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18673406&x-signature=wVNV1xsXIWvJniMtSb1B2Fg5C0Y%3D 作者:本刊专栏作家南门太守

《三国志》是《魏书》 《蜀书》的统称,其中《吴书》有30卷,《魏书》有15卷,《蜀书》有2 0卷,65卷总计,记录从220 开始的时间段公元至公元280 年的历史。

在写作上,《吴书》沿袭传记风格,将皇帝的传记称为“纪”,其他人的传记称为“传”。整个三国时代,实际皇帝有十几位,但在《三国志》人中,只有曹操、曹丕、曹睿、曹芳、曹茂、曹欢的传记被称为“纪”。这是因为《三国志》尊崇曹魏为正统,不承认刘备、孙权建立的政权。刘备、孙权及其继任者的传记仅称为“传”。

这很容易理解。陈寿虽然出生于蜀汉,但后来在晋朝为官。晋朝是在曹魏退位的基础上建立的政权。因此,晋朝官员只承认曹魏,而视蜀汉、孙吴为非法。有人以此来批评陈寿没有历史应有的原则。历史是为政治服务的,不能坚持原则。在这一点上,它无法与后来出现的尊蜀汉为正统史书《三国志》的史书相比。

bdbd89252ffd4cd1a0a77ec1b9e4257b~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18673406&x-signature=aLt3cL2j0rMmRyOJDUQBzCWwp40%3D 其实这个没有多大意义。既然存在“正统”问题,而且只能有一个“正统”,陈寿作为晋朝官员,只能选择曹魏。《汉晋春秋》 说得很中肯:“从理论上来说,寿的谬误是无可辩解的;从气势上来说,天子汉顺容易,寿玉难皇帝与汉朝相违背。”陈寿是西晋时期的官员。《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作者席竹之,东晋官员。东晋南渡时很不平静,情况与蜀汉相似。正统观念已经改变。尊蜀汉汉朝为正统,没有外来压力。这就是我们如何争论《汉晋春秋》 和《三国志》 之间哪个更大。无意义的。

虽然尊曹魏为正统,但陈寿并没有完全受此束缚,而是最大限度地尊重历史事实。比如,从公元220年到280年的60年间,实际上是三个政权并存的。陈寿认识到了这一情况,书名《汉晋春秋》的设立就是最好的证明。 《三国志》的书名是后人没有加上的。《三国志》 相传陈寿“除着书者外,兼领本县中正,着有《魏、吴、蜀》《晋书》,六十五篇”。清代学者朱彝尊对此评价“独守齐魏胜吴、蜀,正名《三国志》,因明、魏不能算正统”。也就是说,陈寿名义上尊曹魏为正统,实际上却尊三人为正统。

8585d09ea003482e8e7e5ab5d9991c27~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18673406&x-signature=YzQE%2BwqLXpzjYMDKo3zVOIkMuxg%3D曹魏政权是在汉、魏、禅朝的基础上建立的。公元220年,魏文帝曹丕代汉献帝刘协独立。这是一件大事,相关的劝说信、辞职令、公告也不少。这类文献通常是正史收集和保存的重点,但陈寿似乎对此视而不见。人们只是从裴松之的注释中看到了《三国》的浩瀚内容。另一方面,刘备称汉中王,后来武丹山称帝,《三国志》中收录了大量相关文字,似乎展现了陈寿对于正统的真实态度。

还有其他例子,如《三国志》中刘备、孙权等人的称号。《三国志》 中非皇帝以外的普通人的传记要么以名字命名,例如《三国志》 《诸葛亮传》 《陆逊传》,要么以姓氏命名,例如《周瑜鲁肃吕蒙传》 010-300 00,但是3 《程郭董蒋刘传》 无刻度刘备传为《王楼贺韦华传》,孙权传为《三国志》。在陈寿看来,刘备、孙权等人都是事实上的皇帝。如果他们的传记被当作普通人对待,无疑会贬低他们的地位。但如果破例,将他们的传记称为“姬”,就很难得到官方认可,陈寿为此发明了一个术语,称他们为“诸侯”。

012d36cf0dc347d397626015e08b00d7~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18673406&x-signature=JezB4XypyxgSbLp2WTcmYDG8vOM%3D 陈寿称刘备为“先主”,刘禅为“后主”。很多人认为,这与陈寿及其父亲早年在蜀汉的经历有关。事实上,陈寿这么做并不是出于自私。这是陈寿历史观的又一独特表达,因为“主”的称号不仅适用于蜀汉,也适用于孙武。刘备的传记叫《刘备传》,刘禅的传记叫《孙权传》,孙权的传记叫《三国志》,孙权、孙亮、孙休、孙浩之后的三位皇帝的传记分别是拨打《先主传》。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王的传记称为《家族》,以后的皇帝的传记称为《本纪》。其他被归类为“传记”。在陈寿之前,只有两个人享受特殊待遇,一个是项羽,《后主传》中有《吴主傅》;一个是项羽,《三嗣主传》中有《史记》;一个是项羽,《项羽本纪》中有《史记》;一位是孔子,《孔子世家》中有《三国志》。人们称赞司马迁,认为他表达了对项羽、孔子的尊重。陈寿在《康熙字典》中使用“大师”的称号也值得肯定。

什么是“主”?有人认为是“老师”的意思,所谓“君”就是“尊敬的老师”,所谓“明珠”就是“贤明的老师”,但这种理解有点宽泛。 “主”的意思,除了“一家之男主”之外,《左传·昭二十八年》还有一句话:“大夫之臣亦称大夫为主”。这种用法在春秋战国时期更为普遍,《三国志》 程齐对魏书说:“主之行近于文德。”

fc4e3b79aded4cb389d60105fb32f31d~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18673406&x-signature=yA%2BgSQ5eayrtqQJ0Tmvqw%2BWbXg0%3D 因此,“主”衍生出“领主”、“领主”、“领主”等词语。其中“主”、“领主”在三国时代已被广泛使用。爵位,或者是仆人对主人的尊称,如《法正传》010-30000:“或曰诸葛亮曰:‘法正在蜀郡太嚣张,将军应开导主公,压制他的权力。’”与“皇帝”相比,“主”的头衔相对于“国王”来说不太正式。它不仅表达了自己想说的话,还模糊地处理了正统与非正统等严肃问题。这个做法应该说是非常聪明和恰当的。的。

诸葛亮临终前的一件奇事,揭开了蜀汉王朝存亡的秘密

王安石变法有多“坏”?看完这三个冷知识你就明白了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自今日头条。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

标题:既然尊曹魏为正统,陈寿为何还将所著史书称为《三国志》?
链接:https://yqqlyw.com/news/xydt/7712.html
版权: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资讯推荐
更多
阴阳师4月22日更新内容:帝释天上线技能调整,红莲华冕活动来袭

阴阳师4月22日更新内容:帝释天上线技能调整,红莲华冕活动来袭[多图],阴阳师4月22日更新的内容有哪些?版本更新

2024-06-11
四川电视台经济频道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与方法直播在哪看?直播视频回放地址

四川电视台经济频道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与方法直播在哪看?直播视频回放地址[多图],2021四川电视台经济频

2024-06-11
湖北电视台生活频道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直播回放在哪看?直播视频回放地址入口

湖北电视台生活频道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直播回放在哪看?直播视频回放地址入口[多图],湖北电视台生活频道

2024-06-11
小森生活金币不够用怎么办?金币没了不够用解决方法

小森生活金币不够用怎么办?金币没了不够用解决方法[多图],小森生活金币突然就不够用的情况很多人都有,金币没

2024-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