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卜杜拉·阿卜杜赛梅是英吉沙县一名95后刀匠,他从小看着父亲做刀,因此他也喜欢做刀。
坚持学习
新疆喀什英吉沙县是著名的“中国刀具之乡”,距英吉沙县城2.5公里的小刀村是集英吉沙刀具制作、展示、销售为一体的非遗村落。
小岛村主干道两侧,分布着多家英吉沙刀具专卖店。随意走进一家店,就能看到琳琅满目的刀具。循着“叮咚”的响声,记者走了进去,推开后门,里面是英吉沙刀具作坊。数十名刀具工匠忙碌着,有的在雕刻,有的在打磨,有的在制刀。
阿卜杜拉·阿卜杜赛买提在工作室磨刀。 李明飞 摄
第一次见到阿卜杜拉时,他和父亲正在锻造刀具。阿卜杜拉说:“小时候,我站在父亲身边,看着他和一个叔叔锻铁,看了很久。有些人觉得这很枯燥,但我觉得,用自己的双手把一块普通的铁变成一件精美的工艺品,是一件神奇而有趣的事情。”阿卜杜拉提到的锻造,正是制作英吉沙刀的第一步。
英吉沙刀的刀刃材质主要为轴承钢和弹簧钢,5厘米厚的钢板不经过上千次的捶击,是不可能做出3毫米厚的刀刃的,也正是这些反复的捶击,才让刀刃拥有了最完美的弧度。
阿卜杜拉告诉记者:“制作英吉沙刀一共有29道工序,每一步都是刀匠世代相传的绝活,每一步都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每一步都不能马虎。”淬火是决定一把好刀的关键,全靠刀匠的手艺,合适的温度可以让刀刃更坚硬,更耐腐蚀英吉沙小刀以什么命名,温度不够或者太高都会失效。在刀刃上刻花纹也是很有挑战性的,花纹可以用雕刻或者锤打的方式做出来,都是无法复制的艺术,但在锤打或者雕刻的那一刻,花纹已经在刀匠的脑海中完成了。
英吉沙刀的刀柄最常见的材质是铜,但有些刀匠会选择牛角、羊角或者枯木,阿卜杜拉也会用贝壳甚至宝石作为装饰。在阿卜杜拉的心目中,一把好刀,除了刀刃坚硬锋利,还要有精致的刀柄。他说,弯曲的刀柄就像一场无拘无束的舞蹈。
如今,工业化进程不断进步,但阿卜杜拉和他的父辈始终坚持,每一道工序都必须是手工制作。或许他们没有固定的参数,也没有科学的比例,但心中的热爱与坚持,让他们创造出了完美的手工艺品。
实践创新
在父亲的真传教导下,阿卜杜拉制作英吉沙刀的技艺渐渐精湛,制作出来的刀具也更加具有独特的美感。
但随着阅历的增长,阿卜杜拉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英吉沙县从事制刀的工匠多达200余人,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大家一直各自为政、分散销售,价格难以统一,这让很多消费者难以理解,造成很多误解。
阿卜杜拉·阿卜杜赛买提向师傅学习如何在刀刃上敲出花纹。 李明飞 摄
英吉沙刀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它是手工制作的。在阿卜杜拉看来,每一把刀都像自己的孩子一样,需要精心呵护。他说:“最简单的英吉沙刀要两三个小时才能做好,复杂一点的要十天甚至半个月才能做好。现在市面上很多机器加工的刀都以我们的英吉沙刀命名,这不仅降低了我们的品质,也损害了我们的声誉。”
经过不懈努力,阿卜杜拉和众多刀具工匠商讨,终于在2023年2月成立了“英吉沙民族特色产品协会”。大家定期聚会,统一产品价格,提出遇到的问题,互相交流技艺,商讨如何应对英吉沙刀具的假冒问题。这改变了过去大家各自为战的局面,也维护了英吉沙刀具的信誉和品质。
传承发扬
2019年,阿卜杜拉在当地开了第一家英吉沙刀具专卖店,2022年又在古城喀什开了三家英吉沙刀具专卖店。如今,除了实体店,阿卜杜拉还在网上开设了英吉沙刀具专卖店。通过强大的物流体系,阿卜杜拉把英吉沙刀具销往国内更多省市,甚至销往海外。
6月至10月是新疆的旅游旺季。据统计,仅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喀什市各景区接待游客总数就达62.73万人次,其中古城景区接待游客48.8万人次。依托喀什旅游业的发展,阿卜杜拉的英吉沙刀店每天都是顾客盈门。
如今,阿卜杜拉不仅是一名制刀人,更是一名文化传承人。阿卜杜拉告诉记者,他会继承和发扬英吉沙刀的传统文化,或许还会利用网络直播的方式,让人们看到一块顽固的铁是如何蜕变成一件精美的艺术品的。(完)
标题:新疆喀什英吉沙县:95 后刀匠传承非遗技艺,打造精美小刀
链接:https://yqqlyw.com/news/xydt/7614.html
版权: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