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月底开始,知识产权圈就一直热议不断。先是华为在美国大胆“维权”,然后腾讯不幸在美国被“起诉”,再到昨天小米在美国高调“合作”。三家国内重要企业几乎同时曝光重大知识产权事件,而且事件恰好发生在美国。这背后的原因,确实值得我们深思。华为在美国起诉三星专利侵权,其重要意图之一,就是想趁机打开久违的美国市场;腾讯在美国被专利流氓起诉专利侵权,则是看中了腾讯微信产品在美国市场越来越大的影响力;而我们今天要说的小米与微软的合作,无疑是小米进军美国,意义非凡的一步!
活动回顾
2016年6月1日,小米与微软在北京和西雅图同时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合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小米将在其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上预装Skype;另一方面,小米将从微软收购1500多项专利,并与微软就另外1000多项专利达成交叉许可协议。
据牵头此次合作的小米高级副总裁王翔介绍,小米从微软获得专利超过1500项,主要涵盖无线通讯、多媒体、云计算等领域;而在交叉许可协议中,小米许可给微软的专利主要涉及智能硬件、操作系统、视频技术以及摄影技术等领域。
至于这次合作,特别是小米收购1500多项专利的价格,肯定是协议中的保密内容,但据业内人士保守估计,交易金额至少在6000万至1亿美元之间。
通往美国之路
虽然美国并不是小米最大的目标市场,甚至不是其最大的海外目标市场,但小米和其他雄心勃勃的国内公司一样,一定会把美国视为自己最重要的战略市场。对于小米这样的国内高科技公司、互联网公司来说,进入美国市场的实际意义一定大于一些表面的市场数据和财务报表。因此,“小米”在进入美国的道路上,一直在艰难而坚定地前行。
其实,小米的入美之路早在几年前就已规划,笔者将小米近几年的努力概括为三大策略:人才引进策略、战略合作策略、专利储备策略。
在人才引进方面,早在2013年8月,小米就从谷歌挖来了时任安卓产品管理副总裁的雨果·巴拉(Hugo Barra),负责小米的海外业务;2014年11月,小米又从新浪挖来了时任执行副总裁陈彤,负责小米的内容投资与运营;2015年6月,小米又从高通挖来了时任大中华区总裁王翔,负责战略合作和重要伙伴关系,而这次与微软的深度战略合作,正是王翔主导的。另外,据悉,小米的知识产权团队规模现已接近百人,可见小米在人才引进方面的努力。
在战略合作方面,小米先是在去年与高通签署了专利许可协议,允许小米在全球范围内使用高通的3G/4G专利组合。随后,小米又与微软达成合作,包括在小米平板上预装微软10操作系统、支持小米云服务的Azure技术等。而昨天刚刚宣布的这次“合作”,则是小米与微软的第二次合作。
在专利储备方面,小米起步较晚,近几年一直在专利布局上奋起直追,包括自主申请和专利收购。在自主申请方面,仅2015年,小米就申请了3000多项专利,截至2015年底,其专利申请总量接近6000项。笔者搜索后发现,小米已经公开了300多项美国专利的自主申请,虽然授权专利不多,目前只有20多项,但其未来的增长值得期待。在专利收购方面,小米一直大手笔,国内能与其相比的也只有联想。在微软之前,小米就曾从美国博通、英特尔等公司购买过美国专利,尤其是今年2月从英特尔购买的332项专利,可谓是“豪车收购”,据说小米为此付出了约4000万美元。 而对于此次从微软收购1500多项专利,笔者相信小米此时应该是处于一种“痛并快乐着”的心情。
接下来值得期待什么
有人说小米与微软的合作是抱团取暖,也有人认为小米单靠专利无法进入欧美市场。但正如王翔总结的那样,无论怎样,这次与微软的合作都是小米走向国际化的重要一步。笔者认为,这次合作对于小米和微软来说,是一个双赢的效果。微软获得了更多的商业利益,包括专利运营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和未来更广阔目标的预期效益,以及产品合作带来的预期更大市场用户。小米获得了更多的战略利益,包括专利收购与授权带来的进入美国市场的实力和信心,以及微软带来的专利保护承诺和市场开拓信心。在下一次可能更深层次的合作中,微软还可能将其智能手机业务与小米合并。这样一来,小米进入美国的道路才算一条真正的捷径。小米国际化的下一步会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智库”是超凡知识产权旗下互联网信息平台,专注于科技和互联网创新创业领域,以及相关的知识产权问题。超凡知识产权(股票代码:,知识产权服务第一股)致力于解决商标、专利、版权、诉讼维权等知识产权问题超凡之路,是华为、阿里巴巴、福特等公司的长期知识产权合作伙伴。
标题:超凡之路 国内三家公司在美知识产权大事件频发,背后原因值得深思
链接:https://yqqlyw.com/news/xydt/7507.html
版权: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