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世界之苏联进攻
一、战争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国败局已定。1945年春天,苏联为了在德国投降后取得更大的战略利益,决定在英美之前攻占柏林。苏军制定了夺取柏林的计划,为此集结了250万大军,代号为“巴比洛夫大反攻”。
二、军事部署
苏军最高统帅部集中了250万大军,兵分四路进攻柏林:一是朱可夫元帅指挥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100余万人;二是科涅夫元帅指挥的乌克兰第一方面军;三是罗科索夫斯基元帅指挥的乌克兰第二方面军;四是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大将指挥的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
三、德国的防御策略
德国为保卫首都柏林,在市区周围构筑了三道防线:外层防线是柏林外围防线,中层防线是城市环形防线,内层防线是柏林市区的环形防线——“帝都堡垒”。希特勒还下令炸毁所有供给柏林市区的水库大坝和供水管道,摧毁一切电力设施,使柏林变成一座没有水源和电源的孤城。
四、苏联的进攻路线
4月16日凌晨5时整,朱可夫下达了攻击命令。数以千计的大炮一齐怒吼,大量坦克装甲车扬起烟尘突破了阵地前沿,夺取了据点。最初的进攻进行得很顺利。但由于空中掩护不足和地面泥泞,苏军后续进攻部队受到严重阻碍。至4月21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在艰难苦战5昼夜后终于推进至柏林市郊。由于进攻道路被德军不断以炮火阻断,苏军不得不强行铺路架桥。
五、重大战役及影响
朱可夫动用了大量的轰炸机对德军的阵地发动猛烈空袭,密集的将整个阵地炸成一个个弹坑。4月28日,柏林地区的德军防御体系被彻底摧毁,苏军又投入数万士兵进行挖掘地道、设置炸药等工作,时刻准备向柏林市区发动地面总攻。而在此刻德军的状况已是毫无斗志可言,许多官兵甚至不顾一切阻拦向苏军投降。
六、国际社会的反应
战争的胜利使得苏联的影响力空前提高,美国和西欧国家开始意识到苏联在欧洲大陆上的巨大影响力,使得美国不得不重新考虑对苏的外交政策。同时,也使得西欧国家对美国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没有苏联的点头西欧国家是无法在战后顺利重建家园的。这些都为冷战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七、战争结果及影响
标题:冲突世界之苏联进攻
链接:https://yqqlyw.com/news/xydt/1344.html
版权: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