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了七种形码输入法后,我想谈谈2022年使用五笔
先说结论:我对图形码输入法的评价没有改变。五笔与其说是一种长期的创意或日常输入解决方案,不如说它更适合作为双拼等音码解决方案的补偿,尤其是现在大多数人都已经精通它了。在基本拼音码输入的情况下。但话又说回来,形码输入法还是有学习价值的,而且有一些优点是音码输入注定无法替代的。
形码: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成输入法
图形码输入法是一系列以部分汉字为码元的输入方案的总称。与拼音、注音输入法等已有国家标准、已形成常识的拼音码输入法相比,图码输入法输入法是民间开发的集中领域。字形码的发展更多地体现了发明人个人对汉字的理解。与拼音码相比,图解码输入可以让看到汉字的人即使无法认读汉字,也可以通过观察汉字的外观来完成输入,摆脱了对读音标注系统的依赖。
这个发展过程需要的是形成一套完整的汉字分割识别规则。所以区分它们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我们都或多或少在学校里学到的“激进派”。
首先,部首有国家标准,但其标准并不能算是完整的“常识”。汉字是表意字符。根据国家语委的说法,组合字可以分解为上、下、左、里、外部分,称为部首,所以部首的数量实际上可以很大;部首是一个更小的概念,一些可以组成汉字的部分的组合就是我们可以用来查询汉字的部首。没有偏旁部首的单字字符,也可以分成更基本的笔画单位,作为偏旁部首使用。国家语委对2万多个汉字进行了归纳整理,根据部首的发展和结构,确定了201个主部首和100个辅部首。所以好消息是,即使我们不开发单独的形码输入法,直接使用部首输入,我们的形码键盘也不会是这个样子。
资料来源:KnowYourMeme
接下来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键盘上排列这201个部首。但即使你这样做了,你也会立即发现你根本无法打字,因为你对标准部首列表一无所知。
例如,搜索“解”、“黑”、“吉”、“干”、“常”、“吉”、“七”这七个字,主要应该使用哪些部首?
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字典中存在难查词。为了教学方便,我们没有详细解释部首与部首的区别,也没有解释部首不一定是部首,也没有解释部首的清除。第一条规则。简单来说,用部首作为分裂的标准,可能会带来更多的麻烦。
那么既然有官方标准化的部首很难使用,那么在计算机输入之前是否有一个系统的识别和检索系统已经建立起来,可以对汉字进行编码并方便地安排键盘进行输入呢?确实有。
比如,我爷爷查字典的时候,会用一种比较古老的汉字编码方式,“四角数”。该编码系统需要识别汉字四个角的结构,进行标记,并根据规则生成四个数字代码。
那么既然四角数字已经可以将汉字映射到数字键上,那我们为什么不直接使用数字键盘来输入汉字呢?具体的编码规则我们就不说了。我们来看看下面两个人物,特别是他们四个角的结构。
这就涉及到一个只有输入法才需要考虑的问题:重新编码。形码输入法按照书写规则对汉字进行拆分时,发现两个或多个汉字具有相同的码,即出现重码——。这其实是所有输入法都需要解决的问题。拼音等音码的输入尤其是规律。
有很多方法可以减少重复代码。比如,一是取消代码个数的限制,让每个部分都可以像拼音一样写,自然会比拼音有更低的重码率。这种模式的一个极端例子就是笔画输入法。根据手机上常用的号码编码,“赢”字的编码为41525135112534354 ——,缺点也很明显。首先,只能输入单个单词,因为两个单词的输入码不能用定长的方法分开。其次,编码过长,输入速度有限;第三,它严重依赖于笔顺/框架结构知识。如果顺序错误,单词搜索将会失败。
其次,它依赖于基于大量重复代码的基本解决方案的智能识别和用户词典。例如,主要的拼音输入法从智能ABC到微软拼音,再到搜狗拼音,已经大量进入XP和Windows 7系统。全句输入、用户词汇量、词频智能判断等已成为音码输入法的主要解决方案。对于字形码来说,同样的解决方案显然不如拼音那么好用,拼音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输入策略。
那么,为了使形码输入法相对于音码输入法具有一定的优势,就需要寻找更好的规则来整合和拆分汉字的组成部分,并尽可能地对常用汉字进行编码。这也是大多数形码输入法所采用的方法。分开,人为地降低可以独立成词的汉字的重复率。
各种主流形码输入法的体验
虽然常见的字形码输入法以这种形式聚集其字根,使其尽可能有规律地分布在键盘上,但从底层设计逻辑和易用性来看,即使现在仍然有少数字形码用户众多的输入法,之间的差异也相当大。
我选择尝试的有简体中文地区常用的五笔86、五笔98、正码,以及繁体中文地区常用的仓颉(和遂城)、大易、虾米、清行。他们每个人都给了我至少半天的时间来学习基本规则。然后测试打字,一步一步,选择了我最终选择的五笔98输入法。我还根据自己的直觉对这些输入法进行了主观评价。
输入法
部首轻松学习
按键的易用性
易于字符分割和代码提取
简体/繁体中文字符支持
仓颉输入法
虾米输入法
五笔86
五笔98
郑马
行列输入法
大易输入法
字根易学程度
部首是图形码输入法中字符分割的基本单位。字根是否易学易记,决定了字形码输入法在用户心目中的第一印象。我们以我评分最高的两种输入法为例。行-行输入法使用笔画对按键进行分组。 10行按键从A到;行(例如木,第一笔正交4),最后一笔确定(0-4为上,5或无为中,6-9为下,例如木的最后一笔是捺8 ,字木向下4,对应第四行下的V键)。
因此,行行输入法几乎不需要记忆词根。如果您使用官方的行排输入法,它会自动给您词根提示。
包虾米输入法采用联想法。例如,字符“哈”可以拆分为“口”和“合”,而“他”的上半部分看起来像A,所以“哈”的编码是OAO。除了字形形状之外,它还使用与字符的发音和含义的关联。例如,“不”字是礼(音)、口、O(形)、B(形)。但人物根源却很复杂,有些联想也很离谱。比如鸟的形状像贾,贾的意思是很好,所以是V,有的只能死记硬背,缺一颗星。
键位易上手程度
除了科学的根设计外,合理的按键设计可以让您更快地上手输入法。行、列和虾米的键位更容易记住,因为它们有自己的一套与键交互的规则,要么直接用字母连接,要么忽略键值用位置连接。同样,五笔输入法的丨丿乛分区也与位置有关,但为了平衡部首分布,有很多特殊情况需要特殊记忆。
在我心目中,仓颉和郑马才是重点灾难。它们的部首排列设计完全按照字母顺序排列,有其内在的逻辑。然而放在键盘上,意义相近的按键却相隔千里。郑码之所以比仓颉星数低,是因为仓颉是繁体键盘的标准识别部首之一。
至于大易输入法,键位相同,似乎没有什么规律性,首先,它是繁体中文键盘标准自带的第二根。其次,其根按内涵分组与官方记忆方法无关。词根分组五行动物自然清晰逻辑性强,记忆方法都是同音字。
这让我很头疼
拆字取码容易度
分词取码是否适合人们日常的使用频率,是否符合书写和识别汉字的通用规则,都会影响分词取码,特别是对于刚了解的初学期用户基本部首。比如我们比较熟悉的五笔86,我个人感觉它很难用,因为它为了兼容一些部分连接组件的字形,使用了很多断字形。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妈妈”这个角色。
86版中,“母”为了与“吾”兼容,取了一个外框作为词根。但其实天天玩吴艾的人并不多,但是有人天天玩泛海惠民,而且这个是先走横线,再走两点。根法也与正确的笔顺相反。 98版本的字根设计更接近一般的记忆原理,并且纠正了很多笔顺错误,让你在初次学习时更容易猜对。
仓颉通过分割字符来提取代码是另一种不直观的方式。仓颉把字拆成了太多的碎片。他仔细地将这些字符分成部首,然后取出每个部首的第一个和第二个数字。这其实是非常科学的。重复率可以很低,但是从入门到日常使用的学习时间会比较长。因此,现在比较流行的是只需要两段代码的快速仓颉法,但快速法又带回了重复码率高的问题。郑码其实也有类似的问题。其优缺点与仓颉类似。不同的是郑码对简体中文和繁体中文有更好的兼容性,其反汇编遵循笔画顺序;仓颉是基于字形的,不适合我。对“写”的理解。
简繁体支持
如果前面的都能克服的话,最后一个才是硬道理。在这些形码输入法中,郑码最为学术,自然能够直接秒杀异体字和生僻字。其他大部分都是基于繁体中文,只有五笔是完全基于简体中文设计的。在我的理解中,这可能与音标系统本身需要对应键位有关。几种传统输入法中,除大易外,均已适配简体中文。但由于主要服务对象仍然是繁体中文,因此在遇到简体中文和繁体中文代码时,这些输入法默认优先显示繁体中文。另外,Windows等系统自带的输入法并不完全支持使用这些输入法输入简体中文。
使用形码输入的感想
作为一个主要输入简体中文的输入者,在这些限制下,五笔似乎是我最简单的选择。 —— 是的,从上面我的主观评价可以看出,它不是最优选的,但是每次它都能用还不错的方法实现每个要求。在每天使用Shape Code 近一个月后,我仍然不能慷慨地推荐其他人尝试Shape Code,因为在达到足够的速度之前,收益太低了。
我先说一下我认为的优点。
四码上屏和选字减少
四码屏或五码屏可以说是重码率低的输入法的特权,因为只有在输入码有限制、没有选字负担的情况下,可以放弃空格键和数字键。而且由于短代码的存在,输入单词的击键次数实际上不会有太大变化。如果算上由于输入单词而导致的击键次数的减少,整个句子的击键次数甚至会比双拼输入时还要多。较少,尤其是当句子中出现不常见的单词时。不用再来回寻找的感觉真好。即使我的输入不流畅也是如此。
习惯了一段时间后,我可以直接输入常用单词,而无需考虑字形,速度也有所提高。此外,错别字也显着减少。毕竟五笔字打错了之后,我连应该是什么都猜不出来,只好再检查一遍。
查字与搜索变得简单
另一个具有明显优势的场景是搜索和文字识别。与自己写文章不同,当我查一个不认识的单词时,我的脑海或眼睛里一定有这个单词的样子。现在不依赖音码了,我终于不用再依赖描述来查词了。同样,搜索信息也是如此。关键词会以具体的词的形式直接出现在脑海中。在这种情况下,只需键入单词即可。繁体汉字也可以通过拆分直接输入。暂时不用Ctrl+Shift+F,也不用担心刷不常用字符的频率。
剩下的都是大大小小的问题。
输入法支持不佳
我是双拼用户。回顾几年,双拼对各大内置/主流第三方输入法的适配都存在问题。一方面用户基数不大,另一方面解决方案太多。很难适应内置的输入法。要查看哪些计划拥有更多用户,您可能还需要关注计划的版权问题。
对图形代码输入法的支持更是离谱。我选择的计划是Wubi 98。在我可以访问的设备中,只有iOS内置了对Wubi 86、98和New Century版本的支持。 Windows 原生仅支持使用最广泛的五笔86。对于Android,这取决于制造商选择的输入法合作伙伴。有时五笔支持会被删除。至于我最喜欢的Gboard,它根本不支持五笔输入法。我选择的是基于Rime同文输入法的替代方案,体验只能算是一般。 Windows端,对于Wubi 98,我使用wubilex五笔助手替换了原生码表,并重新安装了Rime小狼号配置方案。
本来我希望能在电脑上用五笔,在手机上继续双拼。但实际操作后,开始输入混码,只能练习五笔。
高度依赖码表与词库
所有形码输入法,或者说所有输入法,都是基于码表的输入方案。字形码等基于汉字的解决方案即使支持单词的输入,也只是对单个字符输入的辅助。可以输入的字词取决于码表,大多数五笔输入法不具备自定义字词的功能。它们只是遵循之前写好的码表,或者直接导入写好的外部码表。至少在我迄今为止的测试中,只有Rime 可以自动从输入中学习用户单词。
还有一点我不能说好坏,但我觉得还是挺有意义的。
提笔忘字的启示
其实就输入速度而言,经过三周的日常使用,五笔基本上已经追上了我日常使用的思维速度,而且为了提高速度需要切换回双拼的次数越来越少了(,我的双拼输入也越来越不熟练了)。
真正让我陷入困境的是当我突然遇到一个不常见的单词,或者突然发现我无法解读正确的单词时。对于前一种情况,我需要经历一个将发音转换成汉字,然后在脑海中具体解读的过程。在后一种情况下,我经常把汉字的笔顺写错,或者干脆把同音字写错。如果我没有强迫自己使用字形输入法,我仍然相信我可以一次正确地写出所有字形。例如“洼”的笔顺是最后一点,“龙”右半边的笔顺是横、竖折、横、竖。弯钩,三横线。
用户评论
刚接触五笔输入法时真的好难啊!但是现在快到飞起来,我超满意用上这么高效的方式输入。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七种形码试遍了之后,我觉得五笔是我找到的最舒服的一个选择。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尝试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打字速度大幅提升,五笔真的改变了我的文字游戏体验。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之前对五笔有些抗拒,因为需要重新学习一套新的输入系统。但用了以后发现,值得。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在多种形码中犹豫不决,最后选择五笔,它让我在游戏中不再为输入法发愁了。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五笔和游戏的结合真是太流畅了!现在连打字也能提升游戏体验感。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试了这么多不同的输入法后我发现,对于快节奏的游戏环境来说,五笔是最合适的。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在七种输入法中找到了真爱——五笔!它不仅高效而且对我手残党非常友好。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五笔打出来的速度真的是一路飙升啊,让我在游戏中能更好地跟对手竞技。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用惯了五笔之后,其他输入法好像都不入眼了。在游戏里切换快速模式,完美。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学习五笔输入法的时候困难了一些,但一旦上手简直是如鱼得水。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的游戏体验因为改用了五笔而大大增强。再也不用担心手指跟不上思维了。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尝试着七种形码后,我发现五笔不仅在游戏中效率高,还给了我极强的成就感。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开始学五笔是痛苦的过程,可是现在想想那些流利输入给我带来了更多游戏胜利。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在游戏行业深入探索之后了解到,五笔让我在游戏中快人一步,提升了整体战斗力。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自从试用了五笔后,感觉自己的输入法和游戏体验完美契合,再也不用为选择烦恼。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从混乱的多种形码切换到五笔后,发现不仅是速度提升,还有了更多的游戏乐趣。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尝试了这么多游戏之后,我敢说,五笔是最适合快节奏游戏中的输入利器之一。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在激烈的游戏里的竞争中,改用五笔无疑给了我一个明显的优势,打字速度惊人。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从七种形码体验中筛选出来的五笔,是我现在最依赖的工具,不仅快捷还让我在游戏中游刃有余。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