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NAS与轻型NAS之争,到底哪个更好?购买Jispace新Z4后的感想和体验
大家好,我是梦魇飘蕾~
写在前面——关于传统NAS与轻NAS之争
原因很简单。首先,是懒惰。毕竟,本着对读者负责的原则,写出比较全面的用户体验也得超过一万字。
其次,目前网站上有关极空间NAS的文章,大概率会有人来评论区打架。我也害怕被无缘无故地批评。
但实际体验了新款Z4之后,个人感觉极尚的整体表现并没有评论区小伙们说的那么差。我自己感觉还不错。
有缺陷,但优点也很突出。没有必要向天夸耀,也没有必要踩在脚下。想了想,我还是觉得自己有义务给大家一个客观、全面的用户体验。
就系统成熟度、稳定性、可玩性而言,群晖、威联通等传统大厂无疑将碾压以JiSpace为代表的新兴NAS厂商。毕竟他们已经积累了雄厚的研发基础。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船小,容易掉头。从易用性、学习成本等方面来说,Jispace 无疑比Synology 和QNAP 好很多。在这方面用过的老者应该都算在内。
作为2017年购买白群晖,随后又使用过威联通、AiSote等传统NAS的老手,我个人认为,这其实是不同NAS品牌设计思路和方向不同的结果。
传统NAS厂商需要兼顾专业用户和企业级用户的实际功能需求,因此仍然保留了相对完整、全面的功能设置选项。可以设置的选项有很多,势必会影响操作的便利性。在这方面,QNAP 就是最好的例子。
以Jispace为代表的新轻NAS品牌的设计思路完全面向家庭新手用户。在尽可能保证安全稳定的基础上,用户的便利性和易用性是重中之重。
事实上,从群晖DSM7.0、威联通QTS5.0、ADM4.0等各大厂商新系统的表现来看,传统NAS厂商也在朝着简化用户操作、提高易用性的方向发展。方向改进。
红花绿叶白莲蓬,轻型NAS、传统NAS、专业服务器同属一家。 NAS 只不过是一个数字产品。没有必要建立蔑视链。无论如何,在商业服务器面前,众生平等。个人觉得只要价格合适,满足我的需求,我也满意,就是一台不错的NAS。
说了这么多,欢迎大家理性分析,在评论区和谐讨论此事。无论是哪个NAS 制造商,如果产品存在故障或缺陷,都应该提及。否则,产品如何升级和改进?
入手理由
我自己的主NAS是黑色的Synology,i3 8100和16G内存。我也玩QNAP的TS-262C和AS3302T。这一点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多次提到过。
这次为什么买新款Z4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我家原来的NAS都是在大型移动宽带内网。虽然有ipv6 ddns和zerotier 1可以从外网访问,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我发现还是有很多限制。
我的办公网络没有IPv6可用,基于IPv6的DDNS基本没用。为了使用IPv6而开手机热点感觉有点傻。
其次,我是唯一一个对NAS 感兴趣的人。我的妻子和父母认为它太复杂,懒得学习如何使用它。
比如我之前就教过老婆,在办公室连接家里的NAS时,必须先手动打开zerotier one手机APP,然后尝试ping Black Group的IP,才能连接NAS。
还没等我继续解释下一步,她就摇摇头,不肯学。
我在网站上看到很多专家介绍Jispace的系统有多好用,所以我想借此机会和家人一起使用NAS。至少,我需要知道如何定期备份孩子的照片和视频,并通过NAS 查看它们。看电影和电视节目。
第三是纯粹的好奇心。
毕竟,网站上关于《极限空间》的讨论和争议也不少。我真的很想亲自体验一下。之前正好在阿姨那里兑换了一批E卡,所以趁着618活动买了最便宜的新Z4,不带硬盘。
整体使用结论
1.优缺点总结
优点:
外部网络访问特别好用。 ZOS系统确实很好用,学习成本很低,而且手机上的所有功能都可以通过一个APP实现,方便。它看起来不错(在我看来)并且有一个铝制外壳YYDS。硬盘的散热效果更好。缺点:
CPU是J4125。虽然在ZOS下性能足够了,但还是感觉有点遗憾,它没有采用最新的N5105,而且不支持自己加内存。从功能上可以看出,Jispace主要迎合家庭新手用户的常见使用习惯。官方套件虽然基本够用,但可玩性确实不是很大。另外,SSH等系统功能和权限开放非常谨慎。虽然目前支持docker来弥补功能上的不足,但在用户体验上与传统厂商还是有差距的。姬影视等部分套餐的功能仍有提升空间,需要开发团队进一步打磨。这将在后面详细描述。
2.适用人群
(1) 从未接触过Synology、QNAP等传统NAS的新手用户。
这不是玩笑,只是初学者对传统NAS的入门介绍。如果不阅读大量教程,很难理解如何使用它。不说别的,光是QNAP文件夹的权限配置问题就可以挡住很多新手。
(2)老爱好者已经厌倦了传统NAS,想要回归本来面目,只要功能能用就行。
虽然我已经使用传统NAS好几年了,但现在我已经30多岁了,尤其是有了孩子之后,我实在是看不够。 NAS 需要足够。我平时只是跑一下PT,备份一下家庭照片,保存一些手稿和文档之类的,实在提不起精力去做虚拟机、All In One之类的事情。就连家里的J4125软路由器,我也只是装了一台爱口实体机就搞定了。
刚才提到,目前外网访问NAS的几种方案中,zerotier一目前存在跨运营商访问效率问题;对于DDNS来说,很难获得IPV4公网IP,部分场景下无法使用ipv6; Synology和QNAP的服务器不在中国大陆,因此使用自己的外部网络访问服务有点慢。
当然,有人会说可以用FRP、DDNSTO、零层一号moon节点等,这些都是不错的解决方案。但对于非专业背景的普通用户来说,与其花费大量的学习成本,苦苦挣扎,不如直接使用轻NAS现成的外网访问方案。在这方面,以Jispace为代表的大陆轻NAS厂商具有很强的先天优势。
3.极空间NAS选购建议
首先,传统NAS老用户应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决定是否购买以Jispace为代表的轻型NAS。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如果你能玩群晖、威联通、Asote,买不买JiSpace都没关系。
如果您只是想简单地存储文件和照片并从互联网上访问它们,Z2S 就足够了。现在的ARM平台NAS其实还是挺好用的。我也喜欢我之前用过的AS33302T。
外观颜值
拍照的时候是下午,光线不是很好,黑色的包装盒有点反光。
包装盒上印有这款新款Z4的配置信息。 CPU是同样用在群晖DS920+上的J4125,14nm工艺,4核4线程,TDP仅为10W,内置核显可以硬解码4K H.264视频。
内存板载8G,不支持用户扩展。配备两块2.5G网卡,可通过链路聚合成5G带宽。还有USB和Type-C接口,方便连接外置移动硬盘、UPS备用电源等设备。
配件不多,但是挺实用的。包括说明书、保修卡、电源适配器以及两根扁平网线、一把小螺丝刀和硬盘支架备用缓冲垫。
电源适配器为12V8A,最大功率96W,应付J4125+4机械盘绰绰有余。
Jispace新款Z4整体采用灰黑色金属色,上下盖均采用实心铝合金材质。我很喜欢,但不知道有没有跟我一样的金属爱好者。
主机一侧有4个硬件状态指示灯和一个电源按钮。
从另一面看,它看起来更像是一个Z字形。说实话,我个人很喜欢这种酷炫的造型。感觉比方形的传统NAS更有科技感。
前面板由塑料制成,具有类似金属的漆面。与铝合金外壳无色差。通过磁吸固定在主机正面。前面板后面是Z4的硬盘支架。
前面板背面有绑定设备的二维码、序列号等信息,关键时候派上用场。值得一提的是,前面板与Z4机身之间留有缝隙,方便空气流通,形成风道。
前面板底部有一个USB3.0接口和一个5G极速Type-C接口。可以明显看到硬盘支架之间的间隙非常充足。它基本上是我所见过的成品NAS 中最大的。这样可以促进硬盘之间的空气流通,增强硬盘的散热效果。
主机背面有一颗14cm风扇,用于吹风给整机散热。每寸都更大更强,散热效果比12cm风扇好很多。
这里重点观察风扇向机器内吹风,整体风道是后进前出。一开始我不明白为什么它不像其他NAS那样采用前后风道。然后我想了想。如果空气从前面板流入,则由于前面板上不方便安装滤尘器,因此更容易形成灰尘。酒吧。但不管是哪种风道,只要散热效果好就行。
后面板上的接口包括2个2.5G速率网口、1个USB2.0接口和1个电源接口。这里的USB接口是新Z4在老Z4的基础上新增加的。主要用于连接UPS(不间断电源)的数据线,接受关机指令。
一般来说,在停电期间,UPS 可以无缝切换到电池供电模式,继续为NAS 提供电力。同时通过USB数据线向NAS发送断电通知,让NAS自动关机,避免突然断电造成硬盘损坏。我之前一直用施耐德的APC BK650-CH。最近内置铅酸电池变得无法使用,所以我利用618的优势,改用了APC BK650M2-CH的锂电池版本。
快拆硬盘支架采用塑料材质,无需工具即可固定机械硬盘。只需用手按扣并扣即可将其固定。
根据实际测试,这款硬盘支架相当坚固,而且每个支架的中空进风口中心也做成了“Z”字形,相当细致。
硬盘支架的卡扣上有一块厚厚的硅胶垫,可以缓冲硬盘运行过程中的共振。同时支架体上还有海绵垫片也起到减震的作用。
将NAS从背景布上拿到桌面上,可以看到内部做工非常精细,几乎看不到毛刺,硬盘背板看起来也比较靠谱。硬盘支架拔出非常顺畅,比我的Black Synology和QNAP TS-262C顺滑多了。
新款Z4的底部有4个橡胶防滑垫,还有4个螺丝。拧下螺丝后,就可以看到CPU和主板了。顺便说一下,这4颗螺丝是直接拧在底部铝壳上的,没有纸垫片或者其他东西将它们分开。螺丝拧紧时会在底壳上留下痕迹,反复拆装后会影响美观。
打开底壳,可以看到新款Z4的主板。 J4125被大面积散热片覆盖。由于机箱内的风道比较光滑,可以完全抑制被动散热。
同时,在这里还可以看到一个2280规格的NVME M.2固态硬盘安装位置。如果有需要,我们可以找一块NVME硬盘插上,作为NAS的读缓存。
虽然说如果有双M.2插槽的话,实现一读一写双缓存会更好,但考虑到J4125只有6个PCIE Lane,似乎没办法只支持单个M.2 固态硬盘。
请注意,这款M.2固态硬盘是PCIE3.0标准,不支持SATA协议的M.2硬盘。读写速度约为10Gbps,无需外挂昂贵的PCIE4.0硬盘。找个PCIE3的就可以了。 0 协议NVME M.2 固态只需插入即可。
拆下来的铝合金外壳摸起来手感很好,敲起来也很硬。经过测量,上下铝板的厚度约为2mm,相当坚固。
Jispace新款Z4的整体尺寸并不算太大。比我用过的迎光MS04和乔思博N1机箱小一号。放在办公桌上不会显得格格不入,而且可以轻松地放在电视柜上。
这里我使用了两块西数4T红盘Plus,非叠瓦盘。由于转速较低,NAS 专用磁盘比企业级硬盘产生更多的热量和噪音。缺点是价格相当高。
通电后,我发现新款Z4主机的前面板下方有一个小LED灯,用于显示NAS的运行状态。如果您觉得烦人,可以在系统中设置将其关闭。
同时,手机开机时,新款Z4的侧面灯光效果如下:
与老版Z4相比,Jispace将原有的USB接口移至前面板,增强了放置的便捷性和整体美观度。
安装与激活
Jispace新款Z4的激活方法非常简单。您可以选择手机客户端、电脑客户端或局域网内的IP直连来完成初始化和系统激活。
这里为了省事,我选择直接用Jispace APP激活:
如果您第一次使用Jispace APP,您必须先使用手机号码注册Jispace帐户。
激活时,需要将新Z4连接到路由器,并将手机连接到同一路由器的WiFi。然后打开APP,按照提示点击下一步。
与Synology、QNAP等传统NAS相比,为了保证数据安全,新款Z4仅支持ZDR动态备份以及RAID 1和RAID 5三种硬盘模式,并且会对插入的硬盘进行格式化。记得提前备份旧硬盘上的数据。
注意:由于我只插了两个硬盘,所以没有显示RAID 5选项。
RAID 1是大家都熟悉的一种磁盘阵列模式。两块硬盘互为镜像,两块硬盘同时写入相同的数据。这样,当一个硬盘出现故障时,另一个硬盘仍然有完整的数据备份。提高了数据安全性。但这样做的后果是,由两块硬盘组成的RAID 1阵列只能使用其中一块硬盘的数据容量,硬盘空间被极大浪费。
RAID 5模式需要至少3块硬盘才能组成磁盘阵列。写入数据时,数据会并发写入阵列中的所有磁盘,数据验证信息也会写入所有磁盘。一旦某个磁盘损坏,可以利用剩余磁盘中的数据以及相应的验证信息来恢复损坏的数据。
事实上,当我们在家使用NAS时,并不是所有的数据都有备份价值。例如,照片、文档等必须备份以确保安全,但有些资源如电影、电视剧可能不需要备份。使用RAID1阵列会胡乱备份所有内容,造成硬盘空间的巨大浪费。
RAID 5模式看似安全,但家用NAS与专业商用服务器不同。一般不配置专用的硬盘阵列卡,而是采用软RAID组建阵列。在这种情况下,RAID 5模式实际上存在很高的恢复失败风险。
注册激活完成后,您可以使用手机APP、电脑客户端或网页进入新Z4。
1.手机APP
群晖、威联通、AiSote等各大NAS厂商在移动端都有类似的产品思路。不同的NAS功能需要使用不同的APP来实现。用户需要安装多个APP才能体验NAS的全部功能。
而且手机APP开箱即用,用户无需自行设置外网访问方案。只要NAS连接到互联网,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直接使用ZOS的几乎所有功能。
2.电脑客户端
Jispace电脑客户端界面如下。就像手机APP一样,只要登录Jispace新款Z4的管理员账户,就可以直接管理和使用NAS,无需用户考虑内网穿透的问题。
可以看到,Jispace ZOS系统提供的应用数量并不是很多,但仔细想想,可以发现它基本涵盖了普通家庭用户的大部分NAS需求。
当然,如果你有搭建虚拟机等更专业的需求,还是建议选择传统NAS厂商的产品。
使用电脑客户端比通过网页访问Z4更稳定。还可以实现一些网页上无法实现的功能。例如,JiSpace可以自动挂载为“我的电脑”中的磁盘,即使是新手也可以轻松使用。
3.网页端
使用公用电脑时,或不方便安装客户端时,您可以在电脑浏览器中输入“https://zconnect.cn”进入极速空间网页,使用您的账号登录进行管理和操作极限空间新款Z4。
有朋友担心使用极总账号登录NAS时需要访问公司服务器。如果吉总的母公司出事,服务器出现故障,整个NAS就会瘫痪。
针对这一隐患,Jispace现已开放IP直连功能。在浏览器中输入NAS的内网IP或DDNS域名,例如:
http://192.168.1.60:5055/
然后添加5055端口号即可登录管理页面。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DDNS域名是通过DDNS-GO等第三方插件实现的。 Jispace本身并不提供官方的DDNS解决方案。
极空间ZOS系统体验
与Synology不同,ZOS ZOS将存储池管理作为单独的软件包抽出,而是直接将其集成到系统设置中,在这里您可以观察ZDR双备份功能和硬盘相关数据。
在服务控制选项中,您可以看到Jispace提供的一些附加功能服务。不使用的功能可以手动关闭。
个人感觉这些功能还是比较实用的,而且在实际测试中,开启的话并不会消耗太多的性能。建议将它们全部打开。
顺便说一句,Jispace ZOS在一些细节功能上做得非常好,比如这里的“挂载为磁盘”功能。启用该功能后,无论是局域网内还是网络外,Jispace都可以自动将Jispace挂载为本地硬盘分区。可以直接使用,对于新手和新手用户来说确实非常实用。无需担心远程联网、DDNS、SMB协议挂载等问题,只需点击使用即可。
挂载后,真的就像一个普通的硬盘分区一样,确实很方便。
虽然Jispace的新款Z4主打易用性和学习成本低,但它毕竟还是一款标准的NAS。仍然支持SMB、WebDav等常见文件共享服务,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已经足够了。
遗憾的是,出于安全和稳定性考虑,ZOS 可能不会向用户开放SSH 功能。这对于新手和新手用户来说并不重要,但是喜欢折腾的有经验的用户可能会觉得自己还是有兴趣的。毕竟安装docker以及查看底层Linux系统信息还是需要SSH的。
另外,在硬件相关的设置中,可以设置灯光、风扇、硬盘的休眠方案。同时,新款Z4还支持与外部UPS(不间断电源)通信。当家里突然停电时,通过UPS 临时给NAS 供电,同时通过UPS 的USB 线通知NAS 自动关机,避免硬盘坏道等损坏问题磁盘突然断电造成的。
这里需要提一下的是,JiSpace的硬盘休眠功能确实不错。基本上是我用过的NAS系统中最好的。
例如,在Synology 的DSM6 中。
Jispace的硬盘休眠功能可以实现全盘休眠,也可以实现单盘操作等硬盘休眠。
从理论上讲,硬盘休眠不仅可以省电,还可以减少机械硬盘连续转动的寿命损失,降低硬盘的发热量,延长硬盘的使用寿命。
文件管理
NAS的核心功能是数据存储,因此在评价NAS好坏时,文件系统相关功能是重中之重。在ZOS中,本地数据文件的管理是通过“个人空间”套件来实现的。
正如我们在安装和激活部分提到的,新款Z4目前仅提供三种磁盘阵列方式:RAID 1、RAID 5和ZDR,并没有提供Synology等Basic模式。
因此,在ZOS文件系统中,所有硬盘的容量都是整合使用的,不可能在每个硬盘的空间上建立单独的文件夹。
该方案的优点是简单易用,不需要用户进行太多设置。缺点是不够灵活,牺牲了一定的自由度。
值得一提的是,在左侧的“外部设备”栏中,可以通过多种协议将其他设备挂载为网络硬盘,使用起来就像本地文件夹一样方便。
更不用说USB、Type-C等常见的移动硬盘挂载方式了。在这里您可以看到,它目前支持使用SMB 和WebDav 协议在NAS 中挂载其他制造商的文件夹。
这里我使用了WebDav协议,使用ipv6 DDNS域名+端口号挂载了另一家的Heiqunhui文件夹。管理和查看就像本地文件夹一样方便。
与Synology、QNAP 等传统NAS 不同,当您直接在文件系统中双击时,它不会执行下载操作,而是会尝试执行打开操作。对于客户端和Web 管理端都是如此。
例如,直接双击视频文件,将调用Ji Video Player并直接播放:
双击文档自动进入在线文档编辑器,也很实用。
以上就是通过客户端进行文件管理的介绍。如果您想在计算机上挂载并使用JiSpace文件数据,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前面提到的,使用系统设置中的自动挂载为磁盘功能,将新Z4挂载为电脑上的普通分区。该方法仅在JiSpace客户端运行时生效。但优点是无论是否在家庭局域网内都可以正常使用。
另一种方法是在“我的电脑”中右键添加网络位置,然后输入新Z4的IP地址或DDNS域名,然后将其添加为网络文件夹。这种情况下,要么需要和Jispace在同一个局域网,要么需要使用DDNS-GO等Docker插件来实现域名DDNS解析。
此外,Jispace ZOS还提供了“团队空间”功能。这意味着什么?事实上,一台Jispace NAS只能拥有一个具有管理员权限的帐户,但在用户中心,您还可以为家人、同事创建具有普通用户权限的帐户。
在团队空间套件中,您可以对某个文件夹进行权限设置,并控制哪些账户可以使用,实现联合协作、单独管理。这对于小公司、工作室等用户来说非常方便。
下载功能
NAS由于其24/7不关机模式,天然适合作为下载平台。几年前我买第一个白群晖的时候,只是为了下载PT种子然后挂机。
Jispace ZOS默认自带迅雷下载功能,并且有官方合作的加持,省去了我们手动安装迅雷docker的麻烦。
关于迅雷下载就没什么好介绍的了。和电脑上迅雷软件的操作方法没有什么区别。您可以在登录您的帐户后使用它。值得称赞的是,在手机Jispace APP中,还可以在Z4上使用迅雷远程下载文件。
ZOS自带的下载包名字很简单,就叫“Download”:
如果你是下载普通资源,这个内置包相比迅雷并没有优势。比较适合PT下载和挂机保护,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虽然传统NAS厂商自带的下载工具Synology的Download Station可以进行PT下载,但无论从下载速度还是挂机保护功能来看,效率都不是很高。
关于PT下载,因为比较敏感,这里不讨论。有兴趣的话可以百度一下。 PT与普通BT下载的区别在于,PT是一种相对私密的BT玩法。混合PT资源站需要持续上传。上传量本身一般相当于网站中资源的下载量。
ZOS下载包使用Linux版本的Transmission内核,通过添加URL和PT种子即可下载。
传输,熟悉群晖和威联通的朋友一定很熟悉。是一款非常好用的PT下载软件。我个人用它来下载Black Group、QNAP 和Asote 上的PT 种子。
在Synology 中,刷完UI 皮肤后,Transmission 是这样的:
似乎相当复杂。
ZOS下载包界面比较简单,对于新手用户来说非常友好。
如果您有下载PT的需求,建议在路由器或光纤调制解调器中映射51413端口,以增强种子上传的速度和稳定性。不过经过实际测试,我只在路由器中设置了UPNP,仍然可以正常上传,下载速度可以达到30MB/S以上。
这个速度感觉已经差不多了。我个人觉得没有必要安装Docker版的QB。我实在是懒得去乱搞了。如果你想提高下载和上传速度,最好直接在设置中更改对等点的数量。
极影视
JiZongZOS内置的JiVideo套件是我在NAS上用过的最好的原创观看套件,没有之一。 Video Station 与此相比完全就是小弟。
1.刮削速度快、准确率高。
Plex以及Emby、Jellyfin等第三方软件大多使用TMDB、TVDB等国外影视数据库进行抓取。众所周知,由于长城的存在,有时抓取效果很差,不得不使用TMM等工具。协助。
吉影影视使用的数据源应为国内豆瓣电影数据源。在命名标准下,基本可以在一两秒内完成影视剧海报和文字信息的抓取,并自动完成电影/电视剧的分类。当我亲身经历时,我第一次感到震惊。
一般来说,我们从正规PT站点下载的资源在命名上都比较规范。我还没有遇到过不能刮的问题。
如果您使用迅雷从公网下载的资源,可能会因为命名问题而无法抓取到——。然而,这是资源本身的问题。如果命名不规范的话,给Plex和TMM是不行的。
此类抓取失败的资源也可以通过手动匹配的方式进行修正,所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基本不用担心。
2.操作便捷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选择绑定了存放电影和电视剧的文件夹的吉影音。自动抓取后,电影和电视剧将进行分类。无需复杂的设置,在手机、PC、电视上都能流畅播放。
3.播放体验好
新款Z4 中使用的J4125 处理器能够硬解码HEVC H.265。实际播放时,4K蓝光原盘电影可以流畅播放,ISO格式也没有问题。这比Plex方便多了。到目前为止,Plex 不支持播放ISO 格式和BDMV 文件格式的原始光盘电影和电视剧。管理和玩耍。
尝试播放ISO 格式的35G 《失控玩家》 影片。稍等片刻后,就可以流畅播放,没有任何卡顿。
如果你播放比特率较小的电影,那就更
点即开,毫无压力。 外出的情况下,使用极影视播放电影电视剧时,可能存在由于宽带上行带宽不足引起的卡顿问题,极影视提供了一键转码的功能,可以通过降低画质标准实现流畅播放,这在Plex和Emby是需要买会员才能实现的功能。 即使使用硬件转码成1080P,CPU的占用率也很低,核显的硬解是确实生效了的。
用户评论
看了《传统NAS与轻NAS之争》,对极空间新Z4的深度体验让我感到满意。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自从拥有过这款设备后,传统的NAS感觉都弱爆了。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比老款NAS,极空间新Z4使用上真的是一个大升级。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觉得传统NAS太复杂?试试小众轻NAS极空间Z4吧!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传统”与“轻量级”之争中,我站队的是这款实用性强的NAS。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第一次感受到一款“轻NAS”的便捷,操作简单到出乎意料。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入手极空间新Z4后,我的数字生活变得方便无比!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从旧款NAS过渡到极空间新Z4,感觉完全不一样。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相比传统NAS系统,这款“轻”NAS更符合现代生活方式。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体验过的用户告诉我,这款设备真的改变了我对NAS的看法。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思考过后我选择了这款更“轻”的NAS,不再为繁琐的传统操作烦恼。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使用极空间新Z4之后,我觉得传统NAS都像是旧时代的东西了。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经过深思熟虑,我还是觉得极空间Z4的性能和便捷性更适合我。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比下来,“轻NAS”带来的流畅度真的是太让人心动了。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了极空间新Z4后,感觉个人NAS的世界打开了新的篇章。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选择,最终我还是被这款“轻”的NAS的魅力吸引了人。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体验之后我发现,有时候“轻”一点更符合我们的需求和生活节奏。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尝试了极空间新Z4后,我觉得它不仅实用还非常便捷易用。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于我这样追求高效的人来说,“简易NAS”是不可忽视的选择。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