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助手

时间:2025-03-21 09:53:35 来源:互联网 浏览:52

91手机助手宣布关停,这可是我的启蒙啊

几天前,机哥看到一条让人悲伤的消息。

91手机助手,要彻底和我们说再见了。

91的大名,在搞机圈里应该是无人不知了吧。

这是一款老牌手机助手,集应用市场和手机管理工具于一身,支持iPhone和安卓手机。

但说实话,91告别,我并没有受多大影响。

因为从三五年前开始,机哥就不怎么使用手机助手了。

而且自2015年,91并入百度手机助手开始,它就已名存实亡。

当时有些人觉得,百度手机助手会继承91的荣光,继续走下去。

然而并没有。

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数据,2019年安卓市场头两名被腾讯应用宝、360拿下。

紧随其后的,是华米Ov自己的应用市场。

百度以4%的份额沦为边缘。

数据来自艾媒咨询

无独有偶,落寞收场的不只91。

大家一定记得,当年iOS端还有一款叱咤风云的助手应用——PP助手

虽然它出现的比91晚,但凭借良好的体验,也占据了不小的市场。

可如今,它也要下线了。

短短几天内,看到这两款老牌助手应用,前后脚Say Goodbye。

机哥不禁担心,剩下这些玩家还能撑多久…

果然,怕啥来啥。

2月20日,豌豆荚团队突然发布公告,宣布豌豆荚助手PC版,将于本月底停止提供服务。

Triple kill……

这可是陪伴我搞机青春的三款应用啊,怎么说没就没了。

若不是它们,机哥也许不会爱上搞机,你们也就看不到我在这里,介绍玩机技巧。

唏嘘不已。。

想着想着,思绪把我拉回了十几年前。

91手机助手,最早诞生于2007年。

那一年初代iPhone发布,一个叫熊俊的年轻人,果断买了一台。

为了方便iPhone备忘录、照片的导出,他自己写了个程序,命名为iPhone PC Suite

图片来自PCHOME

本来是纯个人的自制工具,没想到传到网上非常受欢迎。

后来,熊俊进入网龙公司,iPhone PC Suite有了新名字,也就是91手机助手。

91进入了快速迭代期,功能越来越完善,用户量也逐渐壮大。

图片来自威锋

有些人可能会问,苹果不是有自家的iTunes吗?

为什么放着官方的工具不用,非得用第三方的。

害,iTunes那个辣鸡就别提了。

iTunes自古就以反人类著称,光是一个“同步”就能把人搞晕。

再加上没有足够的本地化,国内的小众果粉当然选择体验更好的91。

据说当时的iPhone经销商、街边的iPhone刷机维修小店,人手一份91助手。

2008~2012年,91助手随着智能手机的大火,得到了飞速发展。

期间他们也推出了安卓端的助手。

2012年,91无线宣布91助手的用户量突破一亿大关,还跑到ChinaJoy做宣传。

而机哥第一次接触91,用的是91安卓版。

那个年机盛行,机哥刚给自己的moto刷上MIUI,连着电脑用91倒腾。

图片来自91官网

当时的安卓限制很少,权限开放,所以手机助手的玩法相当多样。

简单一连,就能看到手机的各类信息:型号、电量、存储的使用情况。

在这里,你能轻松管理手机上的文件。

很多时候弄新奇玩法、搞手机美化,都得靠这个。

还能将通讯录、短信、通话记录导入导出,备份修改。

你甚至可以直接在电脑上,控制手机发短信。

不过,机哥用的最多的,还是下App

91的应用库非常丰富,啥都有,一键就能安装。

软件管理、卸载、升级,也统统不在话下。

部分机友可能有所不知,在那个年代,安卓生态还在萌芽,各路神仙大展拳脚。

如91应用市场这样的第三方应用商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你问我官方的商店?不好意思,安卓官方的Android Market(后来改名为Google Play)你懂的……没法用。

所以不少开发者都会在手机助手上首发应用。

机哥闲着没事,就爱在91闲逛,每每有新的游戏,都能第一时间体验。

91助手的功能还有很多:

下App、换铃声、找壁纸、下电影电子书、换主题……你想怎么整都行。

包圆了你的智能手机生活。

要知道,业界曾经把手机助手,成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

这么大一块市场,当然不可能只有91一个玩家。

豌豆荚和PP助手,就分别是91在安卓和iOS端,有力的竞争者。

这两款应用其实和91大同小异。

在我看来,他们能从91手中分走一杯羹,原因很多。

除了很肤浅的“UI更好看”之外,他们的运营也更年轻态。

就拿豌豆荚来说吧,它真的很懂年轻人的口味。

比如开辟出“豌豆荚设计奖”,专门评选好用好看的App。

拉来韩寒首发「One·一个」,既推广了韩寒的应用,也在无形中拔高豌豆荚的品牌。

还有清理山寨应用的「豌豆洗白白」,设立「豌豆荚开放日」,接入知乎问答,把手机助手玩出了花。

而PP助手,则务实得多。

除了出色的应用设计之外,它里面有很多“干货”。

PP助手的界面,现在看还是很漂亮

当时的iPhone用户,很多人根本不会上App Store。

别不信,你看当年买iPhone,有多少人是让店家直接帮你弄好一切。

甚至Apple ID都是店家搞好的。

于是,PP助手上的免注册下应用就深得人心了。

2015年,PP助手甚至联合盘古团队,全球首发iOS 9的完美越狱。

越狱之后,你可以直接在PP助手里,免费下载各类收费应用、游戏。

机哥有必要强调一句,破解收费应用是不对的。

但谁又能拒绝免费的诱惑呢。

总之,91助手、豌豆荚、PP助手,在那个年代可谓是手机助手界的王者。

为什么会落得今天这样的结局呢。。

原因很简单:

时代变了,我们不再需要它。

安卓、苹果,权限越收越紧。

App Store占据了iOS端绝对的优势地位,第三方商店、越狱商店被围追堵截,不再有市场。

而安卓这边,华米Ov都有了自己的应用分发渠道,腾讯家大业大,360背靠安全卫士这个王牌应用。

剩下的玩家别说吃肉,连汤都别想喝一口。

而91引以为傲的PC端管理功能,也日渐变得鸡肋,能在手机上直接完成的事情,咱何必开电脑?

91们被淘汰,是迟早的事。

但还好,在手机历史的墓地里,各类助手们并不孤单。

机哥往那儿望去,只看见手机助手的墓碑旁,还伫着两位伙伴:刷机,越狱。

91感恩季暖心漂流瓶 91助手探索社交分发

网络社交随着网络的兴起,早已成为现代人最重要的人际交往方式之一。最近在应用分发平台的圈子里,掀起了一股“社交分发”的热潮,各应用分发平台看准了社交在现代人际交往中的重要地位,接二连三的推出以“社交”为噱头的分发模式。但在这些被贴上“社交”标签的产品中,究竟哪些才是真正从用户需求出发,能在众多同质化产品中脱颖而出的呢?

作为国内最受欢迎的应用分发平台,91助手同样看到了“社交”的价值。不同于其他应用分发平台大规模改版推出“社交分发”功能,91助手从用户的角度切入,在感恩节之际,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迈出了社交分发的第一步——通过“91感恩季,暖心漂流瓶”活动试水“社交分发”。

91助手、PP助手双双倒下,但渠道的博弈战还在继续……

今天(2月17日)百度手机助手发布了“关于91和安卓市场渠道的下线通知”,宣告了91助手的退场。无独有偶,日前PP助手也宣布iOS版将于28日正式下架。两个曾经叱咤应用分发市场的渠道接连倒下,那个由第三方应用商店统治流量的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

但即便如此,如今渠道竞争的激烈程度,只增不减。

一、91助手宣布不再支持产品包上传,曾经的19亿美金倒下

对于最早一批接触触屏智能手机的用户来说,91助手是智能手机应用江湖中的“百晓生”。彼时国内的触屏智能手机市场尚处于开荒阶段,这种新奇的手机对于用户来说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各种不同功能的应用成为了用户了解和体验新手机的最佳选择,91助手就是在这时候开始突入第三方应用商店市场并跻身市场前列的。

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中,网罗了大量应用资源的第三方应用商店就广受用户青睐。一方面,手机厂商的应用商店在当时还未成气候;另一方面,第三方应用商店的创新和玩法很多,其用户体验远远超过当时手机自带应用商店。

所以尽管早在多年前91便关闭了官方网站,但是它的渠道资源却一直保留至今。而且91助手和安卓市场渠道同属百度旗下移动开放平台,与百度手机助手(百度应用商店)一起组成了百度的渠道分发矩阵。

现在百度选择下线91和安卓市场渠道,实际上就是要将原本的91、安卓市场以及百度手机助手(百度应用商店)三端分发整合为百度手机助手(百度应用商店)单渠道分发,实行“报团取暖”。

当时间回到2013年,百度以1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91无线。91无线最重要的资产就是91助手,这个第三方应用商店的价值可见一斑。而19亿美元在当时也创下了互联网公司收购价格新高。

但是7年之后的今日,在第三方应用市场被硬件厂商以及新兴的信息流以及内容渠道的“围剿”大势下,最终91助手也未能逃脱被整合的命运。这背后更是直接反映出在当年叱咤风云、欣欣向荣的第三方分发渠道如今就真的只剩下凤毛麟角了。

尽管官方并未公布91助手与安卓市场渠道的业务线是否会随着渠道下架而彻底关闭,但是在和百度手机助手合并之后,91助手和安卓市场已经在事实上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了。

二、PP助手宣布iOS版产品全面下线,iOS越狱市场彻底退出江湖

无独有偶,“助手类渠道大撤退”这一幕在iOS端也同样上演。在91助手宣布不再支持产品上传之前,在上周五(2月14号)PP助手也正式宣布:将于2月28号下线iOS版产品(包括PP助手iOS版、PP助手iOS PC版等)。

相信对于老果粉来说,PP助手是再熟悉不过的一个应用,爱好刷机、越狱的用户肯定会知道它的存在。

由于早期的iOS系统有着不少在如今看来十分“反人类”的设计,例如:不能换铃声,不能修改壁纸,不能安装AppStore以外的软件…这些设置的存在让很多用户感到十分不爽,他们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向官方及开发者们发出这样的信号:“用户苦iOS久矣”。

在这种情况下,大量开发者开始研究并成功探索出如何通过漏洞来获取iOS系统的最高权限的方法,iOS系统的设备开始迎来了“大越狱时代”。

曾经随处可见的“刷机越狱”小店

作为“大越狱时代”的典型工具,2015年10月14日,PP助手全球首发iOS 9完美越狱工具,为全球数亿苹果用户玩转iPhone开启了一条新路,这也是PP助手生涯中的“历史时刻”。PP助手也借此机会成功跻身国内最大的第三方独立应用商店的行列。

在2016年,PP助手正式接入了阿里系的资源,与当时国内最大的第三方应用商店豌豆荚一起组成了阿里系的渠道分发双端。但之后没过多久,曾经风靡一时的“越狱”就走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

从2017年开始,就有越来越多的提供越狱软件资源的社区以及网站开始因为经营问题而关闭。就正如有网友提到的那样“制作越狱工具对他们来说毕竟只是兴趣爱好,后来他们大多把精力转向了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

虽然到现在还时不时会有实验室或者团队展示自己新破解的iOS系统,但他们都已经不再公布相应的越狱工具,他们这样做更大程度上只是为了证明和展示自己的技术而已。

在“越狱”已经失去了开发者以及用户的支持之后,PP助手也最终选择在这个月底正式下线相应的iOS版产品,从15年iOS 9越狱全球首发到下线产品相隔不过5年时间,同时这也意味着“越狱”终于要彻底退出江湖了。

三、分发市场趋势不可逆,“内容渠道”或成为最终的王者

1.工具类分发渠道,被移动互联网变迁所打败

实际上,在PP助手、91助手关闭之前,已经有很多曾经叱咤一时的第三方应用商店相继倒下。2009年9月,Android 1.6系统正式发布,同年12月,豌豆荚诞生并迅速横扫市场,在之后的两年,便有一大波的“手机助手”出现在市场上,拇指玩、卓易市场、安智市场、机锋市场、应用汇、木蚂蚁等等。

然而从2014年开始,它们便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2014年,豌豆荚的装机量及分发能力双双下滑,主要原因有三,第一是受到了360手机助手等渠道的猛烈冲击,第二是以应用宝为代表的应用商店冲击,第三是受到了手机厂商助手及应用商店的冲击。

2.手机渠道靠“扼住入口”崛起,成功给用户节省了时间

这个时候,OPPO、vivo、华为、小米等手机厂商入局渠道市场的意图和优势就非常明显了。

与第三方应用商店占据“应用层”不同,手机厂商占据的是“硬件入口层”,单从这个方面来讲,其更靠近用户,而且所具备的话语权也更强。在上游扼住用户入口,这也正是“硬核联盟”能够崛起的核心原因。

手机厂商应用商店在不断强化自己的应用量、界面设置、商店逻辑、开发者生态等等,并且成功取代了第三方应用商店在市场中的地位。如今回过头来看,硬核联盟便也因此成为了众多游戏厂商的“大腿”。

在手游那点事看来,手机助手从“出现”到“定局”可以理解为“工具型的分发渠道”正式洗牌完成,而手机应用商店的格局确立则反映了人口红利逐渐消失。

但应用分发格局仍然在不断变化,曾经以为最接近用户的手机厂商会是最终的强者,直到TapTap等社区渠道的出现,让渠道之争又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对用户来说,在“消费”升级过程中,部分刚需的应用、大众化的应用,可以直接在传统应用商店上获得,而如果有更加深入或细分的娱乐需求,则要在类似“TapTap”等平台上寻得最有趣的最适合自己的娱乐应用。

“入口”的意义在这个时候被大大削弱了。

3.信息流广告、内容渠道或成为最后的王者!

手游市场的流量格局向来难以被颠覆,应用宝是背靠腾讯;手机应用商店则是扼住硬件流量源头;TapTap、好游快爆等则是另辟蹊径地走了社区化的路线,才以惊人般的速度和力量完成突围。

TapTap代表的是内容型渠道、社区型渠道,在TapTap上,尽管以游戏展示为核心,但与传统的应用商店相比,则是以玩家内容为重点。平台上更多是由玩家提供的游戏评分、评价,甚至是对游戏的建议,而其他玩家则根据已有的评价来判断“游戏值不值得下载”、“游戏适不适合自己”,利用玩家评价系统将平台上游戏的好坏高下判别出来。

与传统的以“分发”为目的的渠道相比,TapTap更像是一个游戏社区。以往的应用商店是以分发为驱动的,引导用户下载是其重要目标,而随着游戏目标用户市场的升级,下载已经不再有核心竞争力,用户对应用商店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用户希望在渠道上看到更多有趣的游戏,而不是一味氪金拼流水的产品;用户希望看到玩家群体的活跃评价,而不是生硬的榜单;用户希望看到适合自己的游戏,而不是渠道强推的主流游戏。

TapTap等社区平台正好满足了他们的新需求,其平台的核心价值在内容,内容为主、分发为辅。同时这一模式以用户为中心,可以持续产生内容、持续发展和良性循环,不像传统渠道是以控制入口为其核心竞争力。

TapTap的出现及兴起可以理解为“娱乐性的分发渠道”正式崛起,反应了市场上人口红利消失之后产生了“消费升级红利”的出现。另一方面,线上分发也正式迈入了“内容引流”的时代。甚至我们常见的信息流广告、买量等实际上也是一种靠内容分发的模式。

从电商的角度来看,淘宝、小红书等早已成为“内容电商”的阵地,游戏也会是如此,“内容”才是完成分发的核心,才是真正吸引玩家的“必杀技”。